人教版七年級歷史教案
所謂教案的藝術性就是構思巧妙,能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學到知識,而且得到藝術的欣賞和快樂的體驗,你們喜歡歷史嗎?小編為大家整理歸納了人教版七年級生物教案,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教案1
【課程標準】以元謀人、北京人等早期人類為例,了解中國境內原始人類的文化遺存。
【教學目標】
識記和理解:記住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生活的時代和地點;知道北京人的體質特征;了解他們使用的工具特征及獲取生活資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義。
能力與方法:通過識圖培養(yǎng)觀察能力;通過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養(yǎng)再造想象能力;通過比較北京人、猿類、現(xiàn)代人,幫助學生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學習歷史。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中華文明悠長的源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認識勞動在人進化中的作用,進行勞動觀點的教育;了解北京人與山頂洞人和生活環(huán)境,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重點:是北京人;難點:元謀人的地位、北京人身體不平衡、山頂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據(jù)。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一、導入新課
書上的導言,當科學考隊員,來考察一下我國境內早期人類的生活情況。要求學生初讀課文,觀察《我國境內早期人類活動地區(qū)圖》,設計考察的線路(按一定的時間順序)。 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
學生閱讀課
積極參與設計考察線路,初步知道先后順序。
二、元謀人
要求學生看書,找出“為什么叫元謀人?(同時解決‘北京人’、藍田人等名的來歷)”“生活的年代與地域?”
考察:“作為科學工作者,你怎么知道他已經(jīng)是人了呢?”“元謀人的發(fā)現(xiàn),有何重要意義?”
教師小結。過渡:已經(jīng)發(fā)掘的元謀人的遺存不多。接下來我們重點考察一下北京人。
學生閱讀,仔細研究,體驗一下考察的感覺。
過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
要求學生閱讀課本,看看從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地域、環(huán)境、身體特征、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
問題:你認為有哪些條件(不)適宜人的生存?
比較體質特征(觀察真人比較)。
舊石器與天然石塊有何不同?如何制作石器?觀察書上的石器,它們是用來做什么的?如何獲取食物?依據(jù)是什么?
怎么樣知道北京人用火?如何得到火的?如何保存火種?使用火有何意義?
教師小結本目內容,說明:北京人遺址是遺存最豐富的遠古人類,于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遺產名錄?!?/p>
活動: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
學生閱讀,先建立一個整體映像
然后分別進行考察(閱讀、觀察、分析、結論、發(fā)言等活動)。
增加學生的自豪感。
四、山頂洞人
大約二十萬年后,在北京人生活過的地方,又出現(xiàn)了一種進步得多的原始人類――這就是“山頂洞人”。
引導學生考察一下,山頂洞人有哪些方面比北京人進步(注意哪些方面,列表歸納)。
比較 北京人 山頂洞人
生活年代
體質特征
工具制作
生活 用火
穿著
自然過渡,引起學生的興趣。
學生閱讀教材,填表比較
著重考察:怎么知道他們會人工取火?他們是如何鉆孔的?
五、收獲與疑問
我們今天的科考結束了,你有什么收獲呢?
還有哪些問題?
學生回答,作為小結。
拓展思路。
六、練習
書后“學習測評”。
【教學后記】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教案2
課程標準】簡述河姆渡遺址、半坡遺址等原始農耕文化的特征。
【教學目標】
識記與理解:記住他們生活的時代、地域和種植的糧食作物。理解自然條件對農耕生活的影響。
能力和方法:通過識圖,培養(yǎng)觀察能力;通過觀察原始農耕時代的器物,培養(yǎng)審美能力;通過河姆渡遺址和半坡遺址、舊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較,培養(yǎng)學生掌握、運用比較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識中國對世界農業(yè)起源的貢獻,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體驗原始農耕勞動的甘苦及其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認識勞動的價值和意義。通過他們適應、利用與改造自然,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河姆渡和半坡遺址為重點,前者更重。
難點為新石器的涵義,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與環(huán)境的關系。大汶口墓葬所反映的社會情況。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一、導入新課
我們一日三餐吃的主食是什么?……導入農業(yè)及農業(yè)的起源而導入本課的新課學習。
(科考隊進入下一站,來到浙江余姚……)
利用學生熟悉的內容談話,接近歷史與現(xiàn)實距離
二、河姆渡遺址
該遺址是何地發(fā)現(xiàn)的?發(fā)現(xiàn)了些什么?這些發(fā)現(xiàn)能說明什么問題?能畫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嗎?
除此以外,他們還從事哪些生產活動?你知道稻谷是如何種植、儲存、加工、食用的嗎?
當?shù)氐臍夂驐l件怎么樣?這與先民的這些生活習慣有什么關系?
指導學生閱讀P12史海拾貝。
這是南方的原始居民的農耕文化。那北方的原始居民的農耕文化是否一樣呢?
學生看書、尋找、發(fā)現(xiàn)
理解生活的需要制造相應的工具
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
知道最早種植水稻與粟
過渡,引起學生繼續(xù)探究的興趣。
三、半坡遺址
要求學生看書找找“半坡遺址原始居民的生產生活是否與河姆渡原始居民一樣?”“有哪些不一樣?”“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
觀察書上的石器和陶器,看看它們有什么用途?是如何使用的?
你能根據(jù)書上P10小字的描述和你的理解復原出半坡人的居住的房屋嗎?
帶著問題看書,有的放矢
大膽猜測、想象
學生看書,然后自己試圖畫出半坡人居住的房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四、大汶口遺址
在山東泰安附近,比河姆渡和半坡晚些的時候,出現(xiàn)了一處更先進的原始農耕文化遺址,即大汶口遺址。
現(xiàn)在請大家看看書,想想河姆渡、半坡、大汶口三處遺址的其同點?各有什么特點?
指導學生閱讀小字,想一想“大汶口墓葬的差異反映了什么歷史現(xiàn)象?”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閱讀教材,去歸納發(fā)現(xiàn)。
五、小結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我國的原始農耕文化具有起源早、成就大、存在南北兩大類型。
認真聽,自豪感。
六、學習活動與學習測評
當堂測評、鞏固。
鞏固知識、激發(fā)興趣。
【教學后記】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教案3
【課程標準】知道炎帝、黃帝和堯、舜、禹的傳說,了解傳說和史實的區(qū)別。
【教學目標】
識記與理解:記住遠古傳說中的重要人物,記住漢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和黃帝與農業(yè)起源關系的傳說的實質,理解“禪讓”的含義和實質。
能力和方法:培養(yǎng)從傳說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以傳說印證歷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華夏族形成的歷史,培養(yǎng)崇敬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為代表的遠古居民的優(yōu)秀品行,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體驗禹治水的艱辛并了解其業(yè)績,體會人生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重點:農業(yè)起源的傳說和華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傳說。
難點:部落、部落聯(lián)盟的構成和性質?!岸U讓”的含義和實質。
【課前準備】課前收集有關黃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傳說故事。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一、導入新課
歷史講究真實可靠,傳說難免夸張?zhí)摌?。但不少傳說生動地反映了人類的歷史,包含著極有價值的內容。
上一課時,我們從考古發(fā)掘的物證來學習了原始農耕文化,本課時要通過傳說來認識農耕文化??纯茨切┝鱾骶眠h的傳說中,包含了有關遠古農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歷史信息?
聽,集中注意力。
制造懸念,激發(fā)興趣。
二、炎帝和黃帝的傳說
中國人都自稱是炎黃子孫,你知道是怎么來的嗎?
講解“炎”、“黃”之意及其傳說(或抽學生來講)
整理出華夏族的來歷:
從中知道了哪些有關農耕文化的重要信息?
談后世祭祀炎、黃(談兩碑上的字),華夏之祖
調動參與興趣
聽或自己講
清晰明了,便于掌握。
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三、禪讓的傳說
簡要講:黃帝以后很久,堯禪舜、舜讓禹。要求學生概括其過程的共同點。
然后得出結論。讓學生簡單發(fā)表一下關于如何看“禪讓制”的看法。
聽講、看書、歸納得出結論。
四、治水的傳說
禹之所以在舜死后出任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必定是他的德才出眾、威望很高。何以見得?還是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禹治水的傳說。
要求學生講述大禹治水的傳說。然后問,禹治水為什么能夠取得成功?然后小結:禹治水成功,樹立了崇高的威望。
處理輔欄的讀讀、說說。
過渡、導入。
學生好表現(xiàn),給他們提供表現(xiàn)的平臺,取得成功感
五、情感升華
我們從他們身上學習什么?
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要將其發(fā)揚光大。
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六、拓展學習
P16學習活動。要求學生講其他的傳說故事,要說出傳說的名稱、點出反映了什么歷史現(xiàn)象或提供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學生講。
【教學后記】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教案4
【課程標準】簡述夏朝建立的史實,知道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了解夏、商的更替。
【教學目標】
識記和理解:記住中華大地上國家產生的大概時間和標志,記住商朝后期的都城。理解夏朝在我國歷史的重要地位。了解商朝繁榮的主要表現(xiàn)。
能力與方法:通過對夏、商歷史特點的概括,培養(yǎng)概括能力。通過對禹、成湯等歷史人物的評價,培養(yǎng)評價歷史人物的初步能力。初步了解公元紀年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習國家形成的相關知識,進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通過夏、商歷史的學習,更多地了解祖國悠久歷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是非分明、愛憎分明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夏朝的建立和商朝后期的都城。難點:夏朝建立的標志;國家的含義。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一、談話導入新課
禪讓的最后一個部落聯(lián)盟首領是誰?大家想不想知道從這以后又是怎么演變的呢?
導入三:大家知道皇帝嗎?知道皇位是如何繼承的嗎?你又知道這種稱為“世襲“的制度開始于何時嗎?
認真聽,吸引起學生進一步學習了解的興趣。
從談論學生熟悉的問題入手,拉近歷史與現(xiàn)實距離
二、夏朝----我國的第一個王朝
1、夏朝的建立:講解夏朝的建立。事實上,禹已按照自己的愿望建立起了一個王朝。這在歷稱為----夏朝,建立的時間約公元前2070年。
借助于數(shù)學上的“數(shù)軸“解釋”公元“紀年法。
本目理論性強,又缺乏相應的歷史物證,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認真聽講。
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2、夏朝的統(tǒng)治
①禹死后,其王位是如何繼承的呢?這與禪讓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待這種王位的繼承方法?②要求學生談啟是如何鞏固其統(tǒng)治地位的?并提醒學生注意“奴隸“兩個字。③為什么把禹開始這個政權稱為國家呢?它與前面的部落聯(lián)盟有何不同?
學生通過閱讀教材、結合自己課外了解的知識談自己對這幾個問題的看法。然后教師歸納整理,以突破難點。
三、商朝的建立與遷都
1、商朝的建立:過渡。然后
指導學生閱讀小字的問題“說說夏桀是一個怎樣的君主?你認為成湯滅夏的戰(zhàn)爭是正義的還是非正義的
2、商朝的遷都:原因、情況、影響。
進入下一問題的學習。
認識是非善惡,戰(zhàn)爭的正義與非正義的性質
為下一目的學習鋪墊
四、商朝的盛衰
1、商朝的疆域:學生閱讀教材上的地圖,說說。
2、經(jīng)濟的發(fā)展:觀察插圖說明了什么?然后閱讀教材,說說商朝表現(xiàn)?并要求學生來概括。
3、商朝的滅亡:知道,找找夏、商亡的共同原因。 培養(yǎng)讀圖能力。
學生閱讀教材,培養(yǎng)學生分析、對比、歸納、概括的能力,同時認識到國家興亡與暴政的關系
五、小結:學生:講了哪些問題,有何啟示。 培養(yǎng)綜合、概括的能力
【教學后記】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教案5
【課程標準】:了解西周的更替,說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內容。
【教學目標】:識記與理解:識記周武王滅商、西周的建立與結束;理解分封制的主要內容。
能力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文史結合學習歷史的方法與能力,以及分析比較的能力,提高學生閱讀分析歷史材料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識人心向背決定戰(zhàn)爭的結果,客觀歷史地認識分封制的作用,認識到正確根據(jù)變化了的形勢,調整統(tǒng)治正確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是分封制的主要內容。
而分封制實行的必要與其得以維系的緣由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一、導入新課:大家看過電視《封神榜》嗎?誰來說說它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而導入。
注意引導學生神話作品與歷史的差別是非常大的。 用學生熟悉的內容,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文藝作品
二、西周的建立
1、周族的發(fā)展:簡要講述。
2、周滅商:抽學生來講周滅商的牧野之戰(zhàn),并要求學生概括出一個相關的成語來。并談一談這一戰(zhàn)的勝敗最關鍵的因素是什么?
3、西周的建立:學生一起說西周的建立時間與建立者。教師運用書上的地圖說明西周的來歷。
提高學生參與的熱情。
讓學生通過分析認識人心的向背是戰(zhàn)爭勝敗的最關鍵性的因素。
觀察地圖、識讀地圖
三、分封制
1、學生一起閱讀教材以后,抽一學生來主持:對其余的學生進行提問。
由學生來主持,熱情很高
參與積極
可能的問題:為什么要實行分封制?都分封的是些什么人?主要有哪些諸候國?分別在哪條大河流域?諸候與周王之間有什么樣的權利與義務?起了什么作用?你認為分封制能長期的鞏固西周的統(tǒng)治嗎?
2、學生或教師進行歸納整理。 有關分封制利與弊的分析,為以后春秋的學習打下基礎。
培養(yǎng)、提高歸納概括能力
四、西周的結束
點出西周末年,由于各種矛盾交織,決定了西周滅亡的必然命運。最終在周幽王在位時的前771年,被犬戎攻破鎬京而統(tǒng)治結束。
要求學生閱讀書上的小字找找西周在周幽王時滅亡的主、客觀原因有哪些?
學生閱讀教材,找出原因,訓練概括能力
五、小結全課:學生來小結全課的內容。教師補充。
六、學習與探究:學習測評,閱讀“史海拾貝“。
布置作業(yè):心得與疑問。
【教學后記】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