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祖國,我終于回來了》教案及反思
《祖國,我終于回來了》記敘了我國杰出的科學家錢學森從美國回到祖國的經過,贊揚了錢學森的愛國熱情和報國壯志。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男W五年級語文《祖國,我終于回來了》教案及反思,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小學五年級語文《祖國,我終于回來了》教案
學習目標:
1、以文本為載體,引導學生體驗情感,感悟積累語言。
2、抓住關鍵詞句,反復誦讀,體會感受錢學森的愛國熱情和報國壯志。
3、了解錢學森放棄一切,沖破重圍,歷盡艱辛,毅然回國的感人事跡,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難點:抓住關鍵詞句,反復誦讀,體會錢學森的愛國熱情和報國壯志。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營造氛圍
中華民族,歷經滄桑,在歷史的長河中,從夏到周,從秦到唐,從宋到清,多少英雄豪杰為祖國的富強而拼搏獻身;多少偉大人物,用他們的聰明才智,為祖國描繪出一幅幅絢麗多彩的人生畫卷;多少愛國志士,用他們的赤誠之心,為祖國譜寫了一曲曲嶄新的篇章。的科學家錢學森就是其中的一位。
今天,讓我們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走近錢學森,感受他的一段特殊經歷。
二、初探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提出要求
(1)初讀課文,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詞語多讀幾遍;
(2)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理解詞語的意思;
(3)課文我們介紹了錢學森哪些方面的情況?
2、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1)分節(jié)指讀課文
(2)課文向我們介紹錢學森的哪些方面的情況?
(3)口頭填空,概括主要內容
課文記敘了( )從( )回到( )的經過,表現了他的( )思想感情。
(4)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給分段。
三、精讀課文,指導點撥
1、指導學生精讀“偉大決定”部分。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錢學森為什么要放棄在美國的一切,祖國的環(huán)抱?
(2)哪些語句表現了錢學森獻身祖國建設事業(yè)的急切心情?
(3)分男女生讀課文1、2 自然段,想想這兩個自然段的關系。(第2自然段是承接第1自然段的,它是這一段的主要內容)
2、小組合作學習“苦難的日子”部分。
(1)思考:①美國是怎樣阻撓錢學森回國的?
?、谠诿绹淖钃舷拢X學森表現怎樣?
(2)分小給合作討論。
(3)小組匯報、交流、教師作適當點撥
美國阻撓下錢學森回國的4種手段
①民航局通知他不準回國。
?、诤jP檢查他的行李,硬說里面藏著重要機密,是一個間諜。(其實是教科書和筆記)
?、鬯蝗槐徊?,被關在海島拘留所,遭受無休止的折磨。(每天晚上,不能休息,體重下降近15千克)
?、鼙槐a尦鰜砗?,行動受限制,信件受檢查,電話被監(jiān)聽。
(4)錢學森的表現:讀課文?最后一句,讀出錢學森在美國的阻撓和迫害下,不屈服,堅持回國的決心。
3、略讀“幸福淚花”部分
(1)自由讀課文
(2)思考:錢學森為什么能勝利地回到祖國?把課文中有關的句子找出來。
(3)讀讀錢學森勝利回國的語句,體會含著的意思。
?、倜绹煌忮X學森回國。
?、谕菢?,他激動地說:“我相信一定能回到祖國,現在終于回來了!”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總結全文,指導作業(yè)。(略)
小學五年級語文《祖國,我終于回來了》反思一
1、讓語文課從單頻走向共振。語文課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能力的培養(yǎng),更應是注重文本背后情感的開掘、體味和涵詠。通過各種手段體味語言的表達形式,自然產生了對錢學森熾熱的愛國情懷強烈的認同和敬仰;而“寫話”則讓學生用領悟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或觀點,這時的語言已生成為學生心靈的細胞,達到了語言與情感的互動共振。
2、讓語文課從封閉走向開放。語文是一個異常豐富的信息系統,教材不是的信源,課堂不是的“信道”,教學時補充的一些有震撼力的錢學森軼事,為豐富文本內涵,激發(fā)學生情感起了“煽風點火”的作用。而關注“2003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的時事,以及“留學生滯留不歸”現象,無不在鏈接生活,走進生活。
3、讓語文課從統一走向多元?!伴喿x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在與文本交流與對話的過程中,必定產生個性化的閱讀結果。教師在引導學生感動著錢學森的愛國情、赤子心的基礎上,充分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多元感悟,如“投不投錢學森一票”,允許多元解讀,但在后續(xù)教學中又注意價值引領,使學生的感悟內涵與文本的主流價值趨于一致。個性化朗讀課題也是一例證,讀出了真情,讀出了滋味,讀出了個性。
小學五年級語文《祖國,我終于回來了》反思二
執(zhí)教了《祖國,我終于回來了》一課后,無論是對教材的內容,還是對作者的感情,以及學生對課文的的學習興趣,我都有了更深的體會。在教學中,我把“讀”貫穿始終,用讀書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讀中求解、讀中悟情、讀中明理、讀中品味。學生們積極參加教學活動,在實踐中獲得知識、形成能力,自始至終都在認真地讀、領悟、體驗、揣摩,從而感悟課文的真諦。
此外,我重視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趣。深入地了解學生自主研究的情況,并參與研討,建立自主互動的課程學習空間,努力創(chuàng)設新型師生關系。及時、有效地對學生進行課堂評價,對其學習方法及時進行總結與肯定,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引領作用。在學生充分地匯報后,我又及時地加以總結,同時有效地布置下一步研究的內容,使學生更好地交流課外收集的信息,提高知識水平。學生不僅可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領悟到閱讀的過程和方法,從而學會閱讀。同時,一種強烈的正義感、一種民族自豪感、一種對美帝國主義的憤慨之情和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中國人的責任感,也會伴隨著情感的體驗過程油然而生。
朗讀對理解課文、體會思想感情具有重要的、無可替代的作用,是與文本對話的重要形式。因此,我注意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并注意讀出自己的內心感受,通過朗讀,激發(fā)學生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
為了更好地縮短空間的距離,我利用課余時間廣泛地查閱了大量的課外資料,充分利用電教媒體,積極開發(fā)和利用豐富的學習資源,拓展學習領域,追求自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為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才能的機會;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引領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感受、分享成果的愉快。鼓勵學生關注生活,關注語文,從而在學習中得到更多的感悟。同時要求學生要有膽量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敢于說出自己的感悟,使學生真正地感悟到祖國文化的魅力,在語文的海洋中徜徉的同時得到熏陶。
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使用和處理教材,取舍和豐富教材。既尊重課文的整體,又避免了面面俱到;既突出重點段落,又保持了理解的完整性。對課文內容沒有涉及的部分,即內容的空白,卻利用了多媒體課件適當地加以補充。課前,布置學生收集和交流有關錢學森的資料,也能有效地豐富學生的體驗,誘發(fā)情感共鳴。
在充分理解課文和深入地情感體驗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將自己的感受的心聲訴諸耳際,既是閱讀反思,又能鍛煉書面表達能力,事半功倍,一舉兩得。課后,建議學生進行課外學習,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寫成一篇小文章,努力實現閱讀、反思、積累和習作的自然銜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