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生活之隨想
【導語】記錄生活點滴,手寫屬于自己不一樣的精彩人生。下面小編將為大家推薦一篇優(yōu)秀的生活隨筆文章,歡迎閱讀,快來跟小編一起“學習啦”!
文學作為人類精神譜系中跳動的最活躍的精靈,它始終維系著社會人的理智與情感的根基:或編織純情者馨香的花環(huán),或深掘魑魅者陰暗的墓冢。文學又是一種自為的生活覺察或意識狀態(tài),也時常被人當成某段歷史或現(xiàn)實生活的一件精神外套,她訴諸情感或作現(xiàn)實之用或被文明收藏。文學之大用在社會、人的精神活動的潛匿端,情感意趣的末梢處,疾首痛心或驚為天人、拍案驚奇或感懷涕零,無一不在現(xiàn)實和理想的交織處砥礪跌宕。這也是文學可作為人之精神圣餐,可以讓人自主且自在成長的重要因素。
當我在走過半個多世紀的人生之路后回望,記憶中,那是個怯怯的純純的小男孩,在 40 年前似乎就一直呆在一棵濃蔭的樹下,撿拾著樹上隨機飄零的葉片兒。那是能撐得起整個冬日低矮天空的近乎疑似早熟的一段文學的夢的癡想 —— 樹下的我,已然是半個老者,而那善感的孩子和那棵樹則被定格,權且當作一種關于文學的腳注。因為,一個孩子對文學的追逐在今天文學普遍消解的時代現(xiàn)狀之下會有著怎樣的離奇。
我承認也理解,不同的時代特質以及社會需求決定了文學之于現(xiàn)實生存的影響,但我又堅信,孩子或是青年對任意形態(tài)的文學的喜愛或追逐,可能會培植出社會的人所必需具備的僅存在于文學中的寬厚與豁亮。眼下物欲十足的生活截圖喧囂而蒼白,很難讓人覺出行而上的心性之雍容與靜美。
當然,研習文學是為通人性解人生,讓被俗物糾結的心境交由春風拂暖,當文學搭成觀照生活的一個可視平臺,走進文學的人便可自在游走于物事與情境之間而變得心胸坦蕩、執(zhí)事有余。文學之習讀,其要義也正在造就人之為人的疏闊情懷。
在張村漫步是我每一次文學思考的預熱。河水如明鏡,可映射百般之物事情境,水底有積淀,足可關聯(lián)人文歷史天地自然。雖不是朱自清筆端之下、心情之上的荷塘,卻足以成全我每一次的文學思考與寫作,讓不安的靈魂也能達成一次次愜意的浸泡。雖然張村并非我文學的起點,也不會是我文學生活的終點,但確切地講,她定然是我感性的文學歷程中的一個重要的節(jié)點。當然我也知道,我與張村的這種親密絲毫不影響她的姿態(tài)及其內(nèi)在品質的獨立,因為她總能不因四季物色之動而永葆鮮活,而我卻時??赡芪乃伎萁?、情緒敗壞,極像河水中一條躁動且行將溺斃的魚。
作為一名教師,面對莘莘學子,竟因為某種課程教學設計問題而不能常遂了以文學的心性去琢磨現(xiàn)實,以理想的善美來經(jīng)營人生的意愿,內(nèi)心的焦躁郁結無以言表。不知晚生弟子中同感一念者幾何?但愿我的因文學而柔潤靜美的心思能借著同樣靜美的河水,以及這篇植入了某些文學訴求的文字,給我們的張村,也給我們熱切期待的完美多幾聲喝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