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西方科學哲學劃界標準之變
科學劃界一直是現(xiàn)代西方科學哲學的重要問題之一,大部分的科學哲學教科書都以專題形式對這一問題進行討論??茖W劃界即是在科學與非科學(包括偽科學)之間作出區(qū)別。以期呈示科學特有的品格和認知價值及社會實踐價值。科學劃界標準在20世紀西方科學哲學領域內(nèi)表現(xiàn)十分繁榮,其特點可歸納為:發(fā)展快,流派多,觀點紛呈。劃界標準在這段時期總體而言,可分為從確定的標準,到標準的消解,最后標準消失的總體趨勢。本文對20世紀各流派,代表人物的劃界標準闡述試圖將這一趨勢呈現(xiàn)。
一、確定的劃界標準
1、一元劃界標準
?、?邏輯經(jīng)驗主義的可證實標準:他們所主張的劃界標準是經(jīng)驗主義的意義標準。即凡是用經(jīng)驗和邏輯可證實的命題(知識)是有意義的,科學的。反之則是無意義的、非科學的。
?、?波普爾的證偽性標準:波普爾說:"一個理論的科學性的評價標準就是他的可否證性或可反駁性或可檢驗性。"既是說,一個理論如果是邏輯上可否證的,就是科學的,否則不是。
2、多元劃界標準
1.邦格:邦格提出含有十種因素的公式:E=(C,S,D,F(xiàn),B,P,K,A,M)。他認為科學知識應應該滿足這十種因素。公式中:"E為特定的知識領域;C為確定知識的社團;S為承認C地位的社會;G為C的世界觀;D為E的論域;F為E的形式背景(邏輯和數(shù)學工具);B為特殊背景:P為問題組合;K為E所積累的特殊知識儲備;A為C在對E提高上所抱的目標;M為方法論。邦格認為只要對上訴所列十個因素的特征以及之間相互聯(lián)系作仔細的區(qū)分比較就可以區(qū)別科學與非科學。
2.薩伽德:薩伽德認為從邏輯、心理學和歷史學統(tǒng)一的角度,科學與非科學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作出區(qū)分:科學使用相互關聯(lián)的思維方式,偽科學使用相似的思維方式;科學追求經(jīng)驗確證和否證,偽科學忽視經(jīng)驗因素,科學研究者關心理論的競爭,而偽科學對科學競爭不關心;科學采用一致并簡單的理論,偽科學采用許多非簡單的特設性假說;科學隨時代進步,偽科學則保守,停滯不前。只有這五方面綜合運用才能區(qū)別科學與非科學。
奎因在1951年發(fā)表的《經(jīng)驗主義的兩個教條》中隊邏輯經(jīng)驗主義的兩大基石進行毀滅性的批判。而立足于證實或證偽的邏輯經(jīng)驗主義和波普爾證偽主義的劃界觀也就都不能成立。多元劃界標準并不具備他們試圖達到的可操作性,也沒有真正解決劃界問題。科學劃界標準由確定走向消解。
二、劃界標準的消解
1、庫恩的范式標準:庫恩在《發(fā)現(xiàn)的邏輯還是研究的傳統(tǒng)的心理學》一文中明確提出了劃界標準:凡是具有運用范式以解決疑難的傳統(tǒng)的,才是科學,否則是非科學。
2、拉卡托斯的研究綱領標準:拉卡托斯認為"只能說一系列的理論是科學的或不科學的,而不能說一個孤立的理論是科學或不科學的"。他把分界等同于評價,使分界標準中"科學的"變?yōu)樵u價規(guī)則中"可接受的",接受規(guī)則"等同于"分界標準。"接受規(guī)則"就是如何區(qū)分科學理論與非科學理論,從而接受科學理論,拒斥非科學理論的規(guī)則。
3、夏佩爾的合理性標準:夏佩爾主張科學與非科學的劃界是存在的,這種界限是變化的,并不是凝固不動的。其標準不是先天的、絕對的,而是具體的、相對的,即以科學活動中是否合理性為標準,所謂合理性意指科學的知識應在說明主題方面是可靠的且是有說服力的;語言應具備相關性,即科學的語言應與研究的問題有著清晰的、恰當?shù)倪壿嬄?lián)系。
4、費耶阿本德的虛無標準:費耶阿本德認為科學與非科學的劃界是人為的,無謂的,不利于科學的發(fā)展。由此費耶阿本德主張取消科學的特殊地位,采取"怎么都行"的科學劃界標準。
以科學和非科學的劃界問題為線索。經(jīng)由庫恩范式標準,拉卡托斯的研究綱領標準,夏佩爾的合理性標準,最后到費耶阿本德的虛無標準。科學劃界標準逐漸消解,同時也打開了通向后現(xiàn)代科學哲學劃界標準消失之門。
三、劃界標準的消失
1.勞丹認為,科學分界是個偽問題,因為科學不存在不變的,與其他信念系統(tǒng)不同的認識特征??茖W認識具有明顯的異質(zhì)性,因而分界是不可能的。
2.范·弗拉森從語義學和語用學視角理解科學,認為科學由純粹的科學語言構成,理解科學必須先理解科學語言,且科學語言的不斷創(chuàng)造與豐富促進科學知識的增長。他指出: "科學理論只是一個開放的文本,是有分歧的解釋--即理論把現(xiàn)象描繪成什么,這本身不是一種硬證據(jù)。""沒有任何證據(jù)使我們相信所接受的理論為真"。
3.羅蒂在其所向往的后哲學文化中,科學崇拜將失去市場,科學與非科學的其他學科之間的本質(zhì)區(qū)別將不再存在??茖W并不是有特別的認識論地位,它只是話語的一種形式而已。羅蒂取消了科學與非科學的界限。
4.SSK(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巴里·巴恩斯等人認為科學活動是一種政治活動??茖W和偽科學的劃界,只能在社會學的意義上來理解。學科間的界限是約定的。學科的界限由特定的社會團體來維持和界定。這些界線與保護和維持這些社會集團自身的認知權威、智力霸權、職業(yè)構成以及借助于這些界限能夠控制的其他的經(jīng)濟和政治力量直接相關??茖W劃界標準就這樣在SSK解構下消失了。
20世界科學劃界先由邏輯經(jīng)驗主義提出的證實原則,波普爾找出其致命弱點--科學的全稱命題永遠也不可能被有限的經(jīng)驗所證實,基于全稱陳述與單稱陳述之間邏輯的不對稱性,提出了他的"可證偽"標準??茖W實在論者還提出了多元標準,但明確的劃界標準都在科學與非科學復雜的關系面前顯的蒼白無用。實用主義批判邏輯主義經(jīng)驗的絕對可靠性,認為標準都是具體的、歷史的、相對的,從而歷史主義者庫恩開始淡化科學劃界問題。經(jīng)過拉卡托斯、夏佩爾最后到了無政府主義的費耶阿本德則主張"怎么都行"??茖W劃界標準逐步消解。直至后現(xiàn)代哲學和建構主義者直接宣布,科學劃界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偽問題,或科學與其它文化并無二質(zhì),從而使科學劃界標準徹底的走向消亡。20世紀西方科學劃界標準從無到有,再到消亡。這深刻反映了人們對知識領域認識的不斷發(fā)展和深化。同時科學發(fā)展觀的不斷演化又有利于人們升華對科學與非科學關系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