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鑒賞和理論研究
太極拳鑒賞和理論研究
太極拳是中華武術,修煉太極拳要熟悉太極拳的拳理拳法,在太極拳練習中,保持動作連貫性,這樣才能避免僵硬。太極拳的運動特點柔和緩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太極拳鑒賞和理論研究。歡迎閱讀!
太極拳鑒賞和理論研究
練習太極拳貴在堅持,太極拳是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只有持久的練習,才能領會到太極拳的深層含義。
練了這些年拳,怎樣才算打出了一套好的拳路?這是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不同的傳承,師承又各有區(qū)別,其中理念的不同,對拳感悟的差別,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在此我只有結(jié)合自己的感悟,體驗,談出些許自以為是的鑒賞方法,僅供參考。
首先,我是練楊式太極拳108式的,屬中架,傳自武匯川一脈。此架的特點是楊健候,楊班候老先生親傳,經(jīng)楊澄甫老先生改變成具有健身,養(yǎng)生特點的太極拳了。
當今人們習練太極拳具有休閑養(yǎng)生的作用,太極拳具有疏通經(jīng)絡的作用,促進血液循環(huán)更順暢。
融入了武匯川師爺?shù)暮裰卮蠓剑瑲庖斯氖?,轉(zhuǎn)承結(jié)合更圓潤注重演化的特點。經(jīng)武貴卿老師加入了更為細膩柔松的手法,我們倆兄弟又根據(jù)自己的領悟進行了勁路的加強,于是形成了目前的套路中正,飽滿,松沉,穩(wěn)健,鼓蕩,轉(zhuǎn)承接合豐富的特點。
二個人一百年的拳齡,造就了我們兄弟不斷相互切礎,探索,相互的提高。在這種追求中形成了大同小異的格局,拳路相同,勁路不同的各自風格,由此也證實了“一人一太極”的說法。
太極拳鑒賞和理論研究一,中正
作為一個拳架,其第一個標準即是中正,這是普世的標準。任何高雅行為,高雅藝術都會以此為首要標準。在太極拳里的中就是立身中正,不失中,守中,行中,用中。無論出步,行架,開闔,都要嚴格守中,盡量不失中。“用中”的優(yōu)勢在于行正。培養(yǎng)守中意識,養(yǎng)成護中習慣是太極拳至要。
想要提升太極拳水平,首先要保持立身中正,即身體要保持不偏不倚,這樣才能使動作連貫纏綿。
守中意識在拳架中的反映是;上下相隨,左右相顧,前后俱到。在架形動作上不捆不散,腿到——身到——腰到——手到。還要眼到、意到、神到。無過無不及。這是一個熟練的過程,習慣的使然。 “持中”是拳架的整體風貌,中而不偏,中而不歪,是很吃功夫的。在于腰腿的實沉,上身的松柔。
沒有腰腿功夫:是沒有中可言的。中而不正,難以有中,所以中、正.是如影相隨的伙伴,“立如秤準”就是正的標桿。正的原則在于自然,正而不僵,正而不偏。其猶如領正的頭顱,下墜的肩肘,松沉的腰胯。好比魚線垂釣,掤而不緊,疏而不散,持中而不僵,見勁不見力使勁。
“正”是八面支撐的正,頭正,肩平,身正,胸含,背拔,腰松,胯沉,不疊臀,不塌腰,不跪膝,膝不過腳尖,前不凸胯,后不露肘。正而不阿,不拘不僂,不仰不俯。以腰為軸,呑吐提沉,不偏不倚。 “正而不滯”是功夫,是積累,是真實。 其結(jié)點在腰胯。風韻:所形成的"韻致”是使人傾倒的原因。
太極拳鑒賞和理論研究二,綿綿不斷
太極拳需要綿綿不斷,不僅表現(xiàn)在拳路上,更需表現(xiàn)在勁路上,勢頭上,因此要求;綿綿不斷,勁斷意不斷,意斷神不斷。這就要求動作流暢,意識通達,神情閑適。太極拳里動作與動作之間的轉(zhuǎn)承過渡是不容忽視的,我們這款楊式太極拳之特點就是注重過渡動作結(jié)合,這個過渡結(jié)合動作呈現(xiàn)以下特點; 順——順接上下式動作,要求;式接、意連、勢傳。
以順勢為主,勢不順則意就難連,式就可想而知了。接——前后相接,上下相接,左右相接,精氣神相接。 連——沉提相連,動靜相連,虛實相連。合——內(nèi)三合,外三合,渾然一體,一致勁。轉(zhuǎn)承的要點;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前先后,開闔有序,收放自如。綿綿不斷與其說是熟練的表達,不如說是意識的反射,得機得勢的連接。
太極拳鑒賞和理論研究三,松柔自然
太極拳動作千變?nèi)f化,松柔是貫徹始終的,不僅動作需要,也是勁、勢的要求,唯松柔才能使勁節(jié)節(jié)貫通,達到“力由脊發(fā),植于根,發(fā)于端”的太極勁。太極拳的勁是灌的,從松中灌,從柔中灌,從慢中灌,在反復搓揉中形成用意不用力的勁道。所謂“四兩撥千斤”不僅是巧勁,更有自己不覺用勁對方感覺有千斤之力的那股勁,這種勁的神奇在于厲,沉,靈,巧,深,變的特點。就是俗稱的“內(nèi)勁”。柔以致順,柔才能沾連沾隨,太極拳能打出“柔情蜜意”就是特色出來了。
太極拳鑒賞和理論研究四,靜、凈
太極拳打出靜、凈的味道,才是打通了太極之道,平心靜氣,氣沉丹田,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這是太極拳不二法則。心靜,意靜,神色靜,這是一種莊嚴,不是凝重的莊嚴,是松快的莊嚴。凈,看到打油了的拳架,就使人聯(lián)想起“不凈”為什么會油掉,有傳承的問題,有所謂創(chuàng)新意識。我個人認為符合拳理的應該允許的。自以為是的尋求所謂“適意”是油的起因。過早離開老師也會產(chǎn)生油。其本質(zhì)就是對拳理的不理解,甚至誤解。
太極拳鑒賞和理論研究五,勁隱和神斂
內(nèi)家拳的勁在于隱,對勁的隱蔽不僅表現(xiàn)在技擊上,在拳架的練習上就要得到重視。經(jīng)過精雕細磨的動作是具備的神韻,就是去除了浮華,其中裸露的勁就是去除之列。暴露敵情是武術之大忌,也是開放門戶,缺少護衛(wèi)的表現(xiàn)。畢竟武術有別于舞臺藝術,即使從事表演也應有含蓄之美。
精雕細琢的另一方面就是手法更為細膩講究,身法更為靈動,腳法更為精巧,其中要點就是勁更隱。力更集中于一點。為什么要神斂?這是太極拳架本質(zhì)決定的,太極拳架本質(zhì)就是舒展緩慢,無大起大伏,無上下翻飛,有的只是騰挪閃展,這樣拳架決定了拳理是厚重穩(wěn)當?shù)模瓌菔菧喨灰惑w的。張牙舞掌不是太極拳之傳統(tǒng),因此神斂就有其必要了。
太極拳入門要領
選準一門太極拳
專門學練某一門派的一種太極拳,最好是傳統(tǒng)太極拳,這樣是比較可取的,而且所練太極拳的效果也比較明顯。不但動作準確,而且打出來的拳架也美觀大方,更主要的是健身作用明顯。
練好拳架
練好拳架是練太極拳的基礎。也是先師們所總結(jié)的叫練體固精。首先,第一位的就是,通過練好拳架,先把自己的身體練好,調(diào)整好。
初學太極拳要從拳架練習開始,這樣才能體會到太極拳的精神要領,并領會太極拳的含義。
意會動作要領的技擊含義
太極拳作為武術的一個重要拳種,離開了技擊應用就不稱其為武術。而太極拳作為武術它又是達到太極功法和太極心法的一個重要過程。太極拳的技擊應用它并不是目的,它的主要目的就是達到身體的陰陽平衡,精、氣、神、虛為混然一體的太極之光。所以掌握好太極拳每個動作的技擊應用,是達到太極高層次的一種途徑、一種手段。
初學太極拳最大的障礙是好高騖遠,急于求成
太極拳好比是爬懸崖,初始階段是最難的,但是只要爬到崖頂,后面幾乎就是一馬平川;又好象是種果樹,不可能今天下種,明天就發(fā)芽,后天就結(jié)果,必須得幾年如一日的澆水施肥,修枝剪葉,但是樹長成之后,你就可以年年享受甜美的果實了。
太極拳從開始訓練到基本掌握,需要一個過程。過去有"傻三年、悟三年、練三年"之說,即便是有天賦、有明師的高手胚子,也是"三年一小成,十年一大成"。三年,是基本可以掌握全部技術,十年是自己訪師尋友,歷練提高,使拳與道合、拳與性合的過程。
松靜是太極拳的靈魂,松靜樁是無極樁的簡化版,調(diào)整內(nèi)形的要求減少很多,為的就是減輕大家的心理負擔。
先把松和靜這兩個寶貝抓住再說。形體放松,筋骨自然會鍛煉,心理放松,精神自然會旺盛。這和吃飽了不餓,睡足了不困是一樣的。
體會到了松靜,把氣、血、神養(yǎng)的比較足了,再慢慢增加要領,把十二大關節(jié)一個一個調(diào)整過來,把各脈各經(jīng)的大筋都挑起來,功夫自然就上身了。這就象種樹一樣,把種子種下,保證陽光和水,種子自己會慢慢長成大樹。記得有名人說過:這樹為什么這么粗?因為它站的時間長!
心態(tài)上要保持輕輕松松,別把練功夫當負擔,宋世榮老先生說"要玩而求之",這是太極拳入門的鑰匙。大家要往輕松愉快里練,往神清氣爽里練。站樁的時候可以聽輕松的音樂,可以看風景。剛開始諸事不問,累也不管,錯也堅持!先在姿勢大概正確的前提下保持時間。最起碼沖到四十分鐘,然后再往里面轉(zhuǎn)。大家放心,這個階段筋骨疲勞酸痛是很正常的,每天只要不超兩個小時的標準訓練量,想落下毛病也難!
重心在前腳掌上,保持下肢三節(jié)(胯、膝、踝)的彈性,千萬不要把腿站死了。站滿腳跟是其他訓練體系的要領,后面的訓練步驟有其特殊要求。雖說太極拳各宗各脈殊途同歸,但是起始階段大家不要亂套用。人家是有傳承的,練到一定階段,老師會告訴他,怎么調(diào)整一下,人家功夫就上去了。那個要領你不知道,還一直站在腳跟上,時間長了,很容易傷后腦。
顫抖是好事,出汗也是好事,不用擔心,長輩說"出完大汗出臭汗,出完臭汗出細汗,出完細汗出香汗"。到了只細細出汗,但不疲不喘才算進門。剛開始大汗淋漓之關是一定要過的。抖是調(diào)整內(nèi)里的上乘法門,妙處說不盡,大家自己在練里體會,金子撒在地上,誰揀到算誰的。
看了“太極拳鑒賞和理論研究”文章的人還看了:
3.太極拳理論十篇
5.太極拳理論三篇
6.太極拳的理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