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三年級是小學階段的一個轉(zhuǎn)折點,語文學科顯得尤為重要,一、二年級只是字詞句的學習,到了三年級加了個作文,難度增大不少。那怎樣才能學好三年級語文呢?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三年級語文學習方法,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三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通過語文教學發(fā)展學生正確理解和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也是發(fā)展學生的語文能力。所謂能力是人們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個性心理特征,可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兩類。語文能力是一種特殊能力。林崇德先生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提出:小學生的語文能力是以語文概括為基礎的,由四種語文能力與五種思維品質(zhì)組成的,有20個交結點的、開放性的動態(tài)系統(tǒng)。
概括是語文能力的基礎。對于小學生語文的聽、說、讀、寫諸方面而言,概括有以下表現(xiàn):聽的關鍵是"聽得好"。即會聽,聽得準確,抓住別人講話的中心,理解所聽內(nèi)容的實質(zhì)。這是在"聽"中的概括能力的表現(xiàn);說的關鍵是"說得清"。即逐步地掌握準確、鮮明、生動的口語表達特點,能做到用詞準確、詞達意明、語言通順、層次分明、修辭恰當、邏輯性強。這是在"說"中的概括能力表現(xiàn)。讀的要素較多,一是朗讀與默讀的閱讀形式,二是理解詞、句、段、篇和修辭結構的閱讀內(nèi)容,三是分析段落層次、獲得中心思想、掌握文章脈絡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三個方面都以學生的概括能力為基礎。寫作能力發(fā)展也是一個概括化的過程。小學生從“說”到“寫”,從“讀”到“寫”(仿寫)兩個過渡,都要通過書面語言條理化地、生動地表達出事物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這里就有一個綜合提煉的過程,即概括過程。
由于語文能力的基礎是概括,所以,我們在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能力時,要自始至終地突出對其概括能力的訓練。傳統(tǒng)將學生的語文能力歸納為聽、說、讀、寫四種基本能力,這種提法是正確的。如果說聽、說、讀、寫反映了小學生語文能力的基本內(nèi)容,那么,不同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差異則與他們在語文學習中思維品質(zhì)的差異密切相關。思維品質(zhì)是智力活動中,特別是思維活動中智力與能力特點在個體身上的表現(xiàn),它體現(xiàn)了每個個體思維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差異。通常包括深刻性、靈活性、獨創(chuàng)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五個方面。這五種思維品質(zhì),是一個彼此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辯證統(tǒng)一體。
小學語文學習經(jīng)驗分享
實踐經(jīng)驗表明,漢語文的學習,基本上全*"意會",學習的方法是多吟誦,多感悟。而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仍然存在大量繁瑣的分析講解的現(xiàn)象,那些"滿堂灌""滿堂講""滿堂問",不僅破壞了課文的內(nèi)在的韻味美和整體美,而且擠占了學生直接接觸語言文字的時間。學生聽多讀(練)少,日久天長,語文教學便形成了"少慢差費"的疾痼。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批評前蘇聯(lián)的語文教學所說的那樣:"學生在課堂上閱讀得很少,而關于閱讀的談話卻很多。"征對這種情況,有人甚至尖銳地批評:"小學語文的教學,只有一到三年級是成功的。"因為到了高年級,繁瑣分析的現(xiàn)象就開始出現(xiàn)了--我們不知道花那么多時間去處理那些糾纏不清的分段、分層、段意、層意、詞語解釋、中心思想或什么"深刻含義",對于一個孩子的語文興趣的培養(yǎng)和語文積累有什么用處,倒是倒了不少學生學習的胃口。
學習語文最基本的任務就是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把課文讀通、讀懂,其實這是一切語言學習的基礎。沒有了這個基礎,任何語言的學習都將事倍功半,漢語文的學習尤其如此。新大綱(指試用修訂版大綱)對于"讀"是這樣要求的:"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中高年級要重視默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認為,語文教學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把課文讀懂"。因為,"讀懂的過程,就是語感形成的過程,就是語言積累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保證讀的時間,加強讀的訓練,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讀課文,激發(fā)讀的興趣,教給讀的方法,豐富讀的形式,讓學生在讀中領悟,在讀中理解,逐漸形成較強的語感,提高閱讀、寫作和文學鑒賞能力。
祖國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就非常注重讀。宋代教育家朱熹就說:"讀得熟,則不解說自曉其義也。""大凡讀書,須是熟讀,熟讀后,理自見得。"復旦大學中文系陳尚君教授曾說:"在舊式語文教學中,很大程度上都是老師帶著學生反反復復地閱讀課文,通過閱讀,學生可以體會出文章中一些內(nèi)在的東西,甚至有些老師的教學方式就是不講解,而是讓學生反復地讀。"巴金在談到少年學文時也說:"我從前在私塾念書的時候,老師平時講得少,而且講得簡單。他唯一的方法是叫學生多讀書,多背書……讀多了,讀熟了,常??梢皂樋诒吵鰜?,也慢慢地體會到它們的好處,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調(diào)子。"
為什么古今學者都一致地強調(diào)多讀呢?因為 "對于許多精彩的課文或片段,學生的理解也許不能達到透徹的程度,不能全部領會作者譴詞造句謀篇布局的匠心,但熟讀成誦并不困難。當課文的語言轉(zhuǎn)化為學生自己的儲備和積蓄時,他們?nèi)蘸蟊銜芤鏌o窮(特級教師沈大安語)?quot;尤其是現(xiàn)在小學語文大多數(shù)課文都平白如話,只要多讀就可以理解,多費口舌反而破壞了語言本身的美感。對此,清代學者唐彪有精彩的論述:"文章讀得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時,吾意所欲言,無不隨我所欲,應筆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意思是說,文章讀得非常熟了,就"融化"到了我的腦海里,分不清是別人的文章還是自己的文章了。寫起作文來,我心里想說什么,筆下就寫什么,沒有不隨我意的,(那些精美的語句)隨筆而出,像泉水一樣涌出來,滔滔不絕。
所以,學好語文,就要多讀書,可以朗讀名家名作,也可以多閱讀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書讀多了,語文水平自然就會提高。沒有反復的吟詠揣摩玩味,對語文的理解感悟能力就不可能提高;沒有大量的文學閱讀作背景,孩子的文學積累就不可能深厚,表達能力就不可能強。貧瘠的土地上長不出茁壯的莊稼來。學生書讀得少,語言積累貧乏,硬要他寫出"生動具體"的文章來,那只能是"趕著鴨子上樹"。
中國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除了注重多讀,還很強調(diào)多背。為什么要多背?吉林省教育學院教授鄧治安先生認為:"背誦有規(guī)范語言、積累語言材料、積累篇章、幫助理解有益寫作、積淀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習興趣等多方面的意義。"對于背誦,大文豪郭沫若在回顧幼年學詩時也說:"兒時囫圇地背了許多唐詩,當時并不解其義,然而入腦了。年長事更,逐漸明之,解之,融于心,調(diào)度于筆。"而朱光潛老先生的體會更深:"私塾的讀書程序是先背后講解,在'開講'時我能了解的很少,可是熟讀成誦,一句一句地在舌頭上滾下來,在兒童時卻是一種樂事,……我現(xiàn)在所記的書大多都是兒時背誦過的,當時雖不甚了了,現(xiàn)在回憶起來,不斷地有新領悟,其中的意味都是深長的?quot;
正所謂:"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理自知"。中國古代教育的經(jīng)驗證明:加強背誦,是語文學習走向成功的先決條件。有人曾做過一則有趣的統(tǒng)計:古代科舉考試考生要想"金榜題名",必須將《論語》《孟子》《詩經(jīng)》《禮記》《左傳》等40多萬字的書,全部精讀背熟;此外,還要看原文幾倍數(shù)量的注釋及其他非讀不可的經(jīng)典、史書、文學書籍等。很難想象,沒有讀,沒有背,我們這個古老的國土上,會不會有"唐詩宋詞"的鼎盛。
背是讀的延伸。背誦必須建立在有感情地熟讀的基礎上,我們應該摒棄那些枯燥的機械式的讀背--那種"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式的讀書或背書。對一些優(yōu)秀的作品,要引導學生動情地朗讀,直到熟讀成誦。因為入情地讀的過程,就是理解的過程,就是內(nèi)化的過程,就是語文積累的過程。正所謂"厚積薄發(fā)"。學生不但要"積",而且要積得"厚",沒有這個"厚積",學生的表達、寫作能力就不可能"如泉之涌,滔滔不絕"。對于背誦,語言大師巴金就深有感觸,他十二三歲就能將《古文觀止》倒背如流,他曾說:"這二百多篇古文,可以說是我真正的啟蒙先生,我后來寫了二十多本散文,跟這個啟蒙先生很有關。" 可見,語文教學必須從多讀多背入手,對那些要讀要背的文章,還要會默寫,這樣才能形成扎實的語文素質(zhì),真正解決語文教學的積弊。
小學語文學習方法
其一,語文興趣的培養(yǎng)。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這是學習語文的關鍵。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重在啟發(fā)學生思考,以平等對話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法,使其主觀能動性得以更充分的發(fā)揮,使其學習變?yōu)閻蹖W樂學。學生上課積極主動回答問題,課堂效率高。
其二,多讀多練,培養(yǎng)語感。
語文是一門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經(jīng)常以此作為教學重點來訓練。但課堂時間畢竟有限,這必須靠生活點滴積累。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讀書能力差,這就無形地成為學習語文的障礙,所以讀書能力的培養(yǎng)勢在必行。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將重點訓練朗讀,希望家長配合。在家庭教育中,我懇請家長重視讀說訓練,并可以時刻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建議家長在用心傾聽孩子讀書的同時,給他一些掌聲,一句鼓勵,一份自信。假期中,您可以引導孩子預習新課,閱讀兒童著作,或背誦古詩文時實踐一下,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三,勤于練字,認真書寫。
古人云:“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不同的字跡,亦能反映出不同的人的性格和精神面貌。所以擁有一手好字,是語文學習的一部分。我建議學生可以練習楷書,可以臨摹,久而久之的楷書練習,其精神與風格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要給予扎實有恒的要求,讓學生的意志受到了考驗與磨煉。這也是這學期的教學重點。
其四,留心觀察,寫好作文。
三年級教學就是教孩子如何寫好作文。的確,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必須重視它,正視它。其實寫好作文不難,但必須留心觀察,把生活的點滴記錄下來,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組織好語言,匯集成篇即可。當然“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事說總是很容易,做起來就難了。本學期我剛剛接班,對學生情況不是很了解,重點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字詞及基礎知識。并將鼓勵他們每天或每隔一天寫一篇日記進行練筆。作文水平有待提高的學生就要多讀書,積累好詞佳句,拓展知識面,不斷充實自己,爭取有大的進步。希望學生在保證課內(nèi)學習的基礎上多看課外書,在寫作文時就會語言優(yōu)美.生動.妙語連珠,這些都是因為閱讀面廣,知識淵博。希望家長可以重視閱讀,假期中給您的孩子準備一倆本兒童讀物,讓他在知識的海洋里翱翔,平時也可把書帶進班內(nèi),放在圖書角里和同學共享.我相信您的孩子將受益終身.
其五,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的學習習慣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不同的學習習慣對于思維能力與語文能力的提高起著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階段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那么,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應該培養(yǎng)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