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學期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一年級上學期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它能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那么在教學中應該如何開展呢?
一年級上學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介紹: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可見,合作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和教學組織形式,它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近一學期的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的實驗過程中,我把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和教學組織形式進行了嘗試。有失敗,有成功,也有體會,愿意和同行們共同討論,共同研究。
一、一年級上學期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及分析
1.在四人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自己說自己的,大家都在說。只有說的,沒有聽的更談不上分享。這說明一年級的學生還不會傾聽,不會交流,不會合作。他們只知爭搶著說,似乎誰說的聲音大,誰就做得好。這充分體現了一年級學生的好勝心和自我表現欲。
2.在小組操作學具過程中,學生爭著當組長、爭搶學具,搶到學具后只顧自己操作不與他人合作,甚至出現以強欺弱的現象。
3.在小組活動過程中,各小組的活動速度總是不同步的,完成得有快有慢,有早有晚。一旦出現“空檔”,學生就“亂說”起來。這說明學生的自制能力很差。
4.在小組交流、匯報的過程中,總是優(yōu)生發(fā)言的機會多,其他學生幾乎成丁旁聽者,致使中下水平的學生情緒低落,活動不主動,不積極。這樣更易于造成學生各方面的“兩極分化”。
5.在小組合作中,分工做“記錄員”時,由于一年級上學期學生會寫的字太少,記錄的能力很有限(只能記一部分),因此存在客觀上的困難。
6.合作意識差,小組觀念弱。有些學習好的學生愿意獨立學習,認為合作學習耽誤時間。有些性格內向的學生,也不愿意與他人合作,對小組集體的榮辱不關心。
總而言之,一年級上學期的學生,合作意識、合作習慣、合作能力幾乎是零起點,對于他們實施合作學習,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這一起點及以上現狀。教師的組織管理策略一定要建立在這一起點之上,不僅要“放開”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如何進行合作學習的能力。
二、一年級上學期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只有不合格的教師,沒有不合格的學生。”通過近一學期的小組合作學習實踐,通過“成功”與 “失敗”的對比,我終于堅信了這句名言。合作學習的不成功,主要原因在教師身上,或是教師對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起點了解不充分,或是對學生合作學習的程序、方式方法、策略考慮不周全。總之,是教師實施的方式方法沒有適應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我認為,在一年級上學期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注意小組合作學習的示范性
示范性是指給學生的小組活動提供一個活動模型。這種形式主要用在對于練習性、游戲性、有一定難度的內容的小組活動。雖然是練習性的內容,由于學生不知如何合作,怎樣進行操作,需要示范指導。如一年級上冊第82頁“數學樂園”,其中的一個活動“對口令”,就是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的組成,加深對10以內數的組成的理解。根據學生的合作能力、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的水平,我是這樣安排的。
首先選一個水平較高的小組(3人)做示范(其余學生觀察、傾聽、學習、評價):三個學生手里都拿著l~10的卡片,一個學生舉 9,并說:“我出9”,第二個學生接著說:“我出2”,第三個學生說:“我對7”,最后三人同時說出:“2和7組成9”。這樣依次進行:“1和8組成 9”,“3和6組成9”……,沒等9的組成口令對完,下面的學生就開始小聲對起口令,這說明學生已經知道如何活動了,于是我就隨機放開各小組,讓各小組進行活動。這時我抽出時間,深入到各小組,發(fā)現學生活動得很有序,很成功。
(二)要注意合作學習小組內人數的起點是兩人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初期,學生不會合作。我也經歷過“一收就‘死’,一放就‘亂’”的失敗。究其原因,就是小組內的人數過多。改為2人一組,情況就變了,一人說,另一人聽,并監(jiān)督評價,一人操作,另一人觀察、評判,然后換位進行。這樣就從根本上改變了大家都說沒人聽的現象。必要時,教師還可講究合作策略,促使學生合作。例如,講“6的組成與分解”時,每人只發(fā)給5根小棒,并啟發(fā)學生:我們需要6根小棒,可每人只有5根怎么辦呢?這就促使學生只有合作才能成功,使每個學生受到人人需要合作的教育。
當兩人合作有了一定的基礎,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協(xié)調、配合的前提下,再過渡到3人組、4人組……這樣循序漸進,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要注意,由2人組過渡到3人組是學生合作能力的一個飛躍,一定要周密設計,不然就會亂。
(三)異質分組一定要與同質分組相結合,輪換實施
異質分組與同質分組各有利弊,兩者可相互補充。異質分組是小組間力量相當、平等,利于競爭,但組內水平不一,這是造成優(yōu)生活動多,其他學生旁聽、活動少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同質分組是組內力量相當、平等,利于競爭,給了中下水平學生說話的機會,但小組之間水平不一,是造成課堂教學進度不能同步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質分組,是在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具備了一定的合作能力的基礎上進行的,尤其是中上等水平的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小組獨立合作操作能力,教師才能放開讓他們去自主合作,去探究。而中下等水平的學生,分組合作,由教師巡回指導進行合作,這樣可使學生人人都有話說,能平等地說話。使不同的學生經歷不同的合作學習過程,優(yōu)生自主探究合作,進一步提高交往、協(xié)調、創(chuàng)新的能力,中下水平學生接受教師的啟發(fā)引導,師生共同參與合作,同樣享受成功的喜悅,充分體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的教學新理念。
例如:一年級上冊第55頁“8和9的組成與分解”。
由于學過5以內數的分解與組成和6與7的分解與組成,學生對數的分解組成具備了一定的操作技能和學習經驗,于是我對中上等水平的各小組大膽地放開,對他們提出要求:(1) 3人一組合作(2人操作,1人記錄“8能分解成哪幾組?”);(2)先分解8;(3)再分解9。
同時,對中下等水平的各小組提出要求: (1)3人一組合作;(2)擺小棒分解8(先分解前4組);(3)“想”后3組(教師巡回到各小組參與指導)。
當中下水平的各小組剛剛完成8的分解后,中上等水平各小組就幾乎同時完成了“8和9的分解”。我趕緊安排中下水平的各小組獨立合作,進行9的分解(可不擺小棒)。
然后,抽查中上水平的各小組8和9的分解情況,并繼續(xù)提出要求:(1)互相說一說,由一組的分解能想到哪一組的分解? (2)討論:怎樣熟記8和9的分解?(讓他們再提高,不能留空檔時間。)
接著,我再參與到中下水平的各小組,觀察指導9的分解。
最后,全班各小組交流8和9的分解情況 (過程略)。中下水平各小組的學生興致都很高,原因就是他們得到了平等、充分的參與機會,很滿足,很成功。課外,我又調查了中上水平的各組學生,他們表示很愿意這樣分組合作學習,不用老師講就能學會。
綜上所述,根據適宜的教學內容,不定期地將同質組和異質組輪換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可揚長避短,能更好地調動不同層次水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評價要準確,要注意全員性
對于學生的評價,無疑是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但還應注意,評價對學生的思維和行為具有導向作用。這就要求對學生的評價要準確把握,實事求是,不能只為了激勵和鼓勵學生,就只說“好”“很好”“真棒”,弄得學生無所適從,亂喊亂叫,沒有思維的導向,表面上熱熱鬧鬧,其實學生還不是真理解、真明白。
尤其是各小組之間,在班上進行匯報交流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要求全班學生:對匯報者的發(fā)言要認真傾聽,并進行評價、補充、糾正和修改(當然要注意有序性和謙讓)。讓全員參與評價,人人都有思考和評價的任務(人人都有“活”干),這樣既能做到知識資源的全員共享,又能使全員掌握課堂教學中進行思維的主導方向,不掉隊,還能防止少數學生開小差,亂說話。
(五)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設計要注意周全性
教師要充分考慮每次小組活動的可行性。從學生認知基礎上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否適應;從學生的合作能力考慮,學生能否合作起來,可能會有什么意外情況出現,要做什么補救措施準備;從學生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上考慮,給學生多長的時間,不能提出問題就匆匆活動;從活動的意義上考慮,要達到什么目的和效果,應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和方法效果更好;從小組的人員建設上考慮,人數多少為宜,是同質搭配還是異質搭配;從小組活動的次數上考慮,本節(jié)課要活動幾次為宜;從活動的內容上考慮,每次活動的內容是否值得進行合作;從活動的秩序上考慮,尤其是需用學具操作的活動,一定要交代清楚先活動什么,再活動什么,響亮地提出要求,做到字字說清,句句入耳,最后再發(fā)給學生學具,不然,就會造成混亂。
結語:更多關于學習方法的文章盡在學習啦!
猜你喜歡: